凝視深淵DVD,墜入深淵DVD,凝望深淵DVD,Into the AbyssDVD,露天商城露天DVD-www.rutenmall.com
歡迎來到露天商城! 會員登入免費註冊/加入會員
以下*標為會員必填資料:
  *
  *
  *
  *
    【此項可留空不填】
  *【以09開頭+後8位】
  * 常用郵箱

凝視深淵DVD,墜入深淵DVD,凝望深淵DVD,Into the AbyssDVD,露天商城露天DVD-www.rutenmall.com

首頁 > 音樂與影片(DVD)> 電影> 歐美電影
紀錄片【凝視深淵/墜入深淵/凝望深淵/Into the Abyss】2011年
直購價:NT$450
  • 發音:英語發音
  • 字幕:中文字幕
  • 碟數:1
  • 集數:全集
  • 介質:DVD
  • 包裝:全新盒裝
  • 運費:NT$150
  • 運送方式:貨到付款
數量:
溫馨提醒:支持黑貓宅配,全家、萊爾富、711門市!
  • 拍賣檔案
  • 問與答(0)
劇情簡介

凝視深淵的劇情簡介 · · · · · ·
  故事的主題是關於「死刑」:他采訪了死刑服刑人員、警察、受害者的家人,影片冷酷而陰郁,它逼我們面對這一道德模糊的領域。而從影片的片名,我們也不難看出赫爾佐格借此「凝望人類靈魂深淵」的目的,這應該讓電影與傳統的探討死刑的紀錄片有所不同。
  幕後製作
  68歲的德國導演赫爾佐格在美國采訪了多名等待行刑的死刑犯人,拍攝成紀錄片《凝望深淵》。赫爾佐格說:「人不應該被你的國家處死,這件事一點爭論的余地都不存在……我認為惟一的例外是戰爭狀態。」
  「美國有34個州仍存在死刑判決,其中16個州目前仍可執行死刑。執行方式是致命藥物註射,僅猶他州仍有槍決。作為客居美國的德國人,我有不同的歷史背景,我尊重但不贊同美國的死刑。」
  維納·赫爾佐格的四章節紀錄片《深淵》,每一章的開頭都重復這句畫外解說。畫面內,鏡頭掃過空無一人的刑前羈押室鐵柵欄,掃過墻邊長桌上的燭臺和聖經,再經過一小段走廊進入行刑室,讓觀眾看那張空蕩蕩的註射床。
  接受過赫爾佐格第一次采訪後六個星期,死囚詹姆斯·巴恩斯寫信給赫爾佐格,暗示他將再供出自己犯下的兩件命案。他後來確實招供。「他們的罪行是兇惡的怪獸,但他們並不是怪物,就是人。」赫爾佐格這樣形容自己拍攝《死囚》的態度。
  2010年,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和佛羅裏達州的幾處死囚監獄,這位時年68歲的德國導演采訪了多名等待行刑的死刑犯人。其中名叫邁克爾·佩裏的死囚,在接受他的采訪拍攝8天後被執行死刑。他們基本都經歷了持續數年甚至更久的上訴、補充證據、復核之類程序,甚至有的多次被下達了執行令,又都撤回。除了佩裏,其他受訪者直到影片首映時仍活著。
  以佩裏為主要人物的紀錄長片《深淵裏》,2010年9月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,11月在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展映。另外的5名囚犯分別成為4部紀錄短片的主角,2011年2月14日在柏林電影節的特別放映單元首映。
  赫爾佐格在十六七歲時就夢想著拍一部電影,講德國一座戒備最森嚴的監獄的故事,那時候他看了一些新聞報道,「我只能說我得下跪感謝上帝那時候沒讓我拍成,因為那想法太蠢太幼稚。」他在《死囚》映後的現場交流中說。
  拍監獄的夢想一直存在,幾年前他突然對拍攝死囚萌生了強烈興趣,最令他入迷的一個原因是:「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死,怎麽死。他們知道。」
  「你只有50分鐘」
  佛羅裏達州的死囚監獄裏有大約400名囚犯,詹姆斯·巴恩斯是其中一員。1998年,巴恩斯因殺妻被判無期徒刑,判決下達7年後,因為在服刑期間皈依伊斯蘭教,在這年的聖月「拉馬丹」,他又供出自己1988年犯下的一樁命案,於是改判死刑。
  那樁命案在佛州被稱為「燒床案」,一度相當知名。巴恩斯在佛州墨爾本市潛入一名女子家中,藏身衣櫃偷窺,然後強奸、殺人,而後為毀屍縱火燒了臥室。
  監獄餐廳,光頭、穿橙色囚服、戴重鐐的巴恩斯坐在攝影機前。赫爾佐格的采訪開門見山:「我理解你希望博得同情以獲得改判,但(我的拍攝)並不意味著我必須喜歡你。我好奇的問題是,你在裏邊能看到天或者樹或者小鳥什麽的嗎?」
  「我總在囚室裏,與走廊隔著兩道柵欄,3米開外有扇窗,但最多看到對面樓裏的犯人。往旁邊看,5米外的盡頭有扇窗,能看到一些綠草,看不見樹,七八百米之外可能才有樹。」
  「能聽見鳥叫麽?」
  「聽不見。我喜歡聽雨打在房頂上的聲音。」
  「你還記得最近一次雨點落在身上是什麽時候?」赫爾佐格的提問這時更像一個記者。「應該是2002年了。是在一個敞頂的地方。」
  但赫爾佐格說自己並不像記者那樣幹活:「我不準備任何問題。深入觀察他人的內心是非常有意思的。難處是你只有50分鐘。獄方規定的面訪時間是1小時,10分鐘用來安裝機器、打光,50分鐘用來談話。你必須立刻找到恰當的語氣、融洽的狀態,如果做不到就失敗了。有個學電影的學生問我從哪兒學來的,電影學院不教這個……你必須會,必須找到辦法了解別人的內心。」
  赫爾佐格首先要給獄中的囚犯寫信提出采訪拍攝要求,得到他們的書面邀請之後,才能聯系獄方,獄方要批準。「聯系德州是因為他們對媒體比較友善,會允許你拍攝采訪。佛羅裏達也對媒體不錯,兩個州都執行死刑。在押死囚人數最多的實際是加州,他們可以判但不執行死刑,於是牢裏的死囚越來越多,目前有600個左右了。」
  同時也必須聯系犯人的辯護律師。赫爾佐格通過閱讀案卷選擇拍攝對象,希望盡可能呈現不同個性的人,但一些他很感興趣的囚犯拒絕了拍攝。「有個人願意跟我聊,但最後一分鐘他的辯護律師給我電郵說:不要聊了,我們正在上訴,而我的辯護對象特別容易說蠢話。」赫爾佐格立刻答應放棄拍攝,但要求留著這個機會,等合適的時機。
  約到人已經不容易,采訪還隨時有失敗的可能。采訪邁克爾·佩裏時,聊到120秒,佩裏突然沈默不語。赫爾佐格的心都提了起來:「這是個冒險的活,因為真的可能兩分鐘就完蛋了。」還好事情並沒有搞砸。
  與囚犯的交談他選擇直來直去,「你要是在死囚的單人牢房裏關上十多二十年,你從一英裏外就能看出這個人是砣屎、那個人假惺惺。辯護律師總是假惺惺的樂觀:我們還有機會;家人感情用事,拒絕接受兒女是殺人犯的現實。只要有個人跟他們有話直說,他們都會喜歡。」
  都是聰明人
  詹姆斯·巴恩斯幾乎像是個劇情片裏的角色,從他冷靜專註的眼神裏能看到他對言辭細節的斟酌。巴恩斯案件的檢察官告訴赫爾佐格,與巴恩斯談案子就像下象棋,他很擅長與控方進行猜燈謎式的對話:「我的律師會讓我怎麽處理?」「你覺得他會讓你怎麽處理?」「他會讓我不說話吧,你覺得呢?」「怎麽做由你自己定,要不要律師都是你自己的事。」
  「他只是想攪渾水。事情很清楚,他衣櫃裏有個死人而當時就他一個人在,誰幹的呢?所以他的策略就是希望在我的回答裏抓到漏洞,給訴訟程序製造障礙。他無疑非常聰明,熟知法律體系和刑事審判。」檢察官說。
  1997年,因為吵架,巴恩斯掐死了妻子琳達,不知道怎樣處理屍體,就放進衣櫃,跑出去呆了幾天。案發那天他自己在家,妻子的母親、哥哥和嫂子來敲門,他說妻子要和他離婚,去律師那兒了。不到1小時,警察包圍了房子。
  「顯然在單人牢房裏你有大量的時間一遍遍思考自己的案子,很多人也在監獄圖書館閱讀法律案卷。」赫爾佐格說,「比如巴恩斯,他能非常流暢地跟你舉出各種判例,諸如Faretta 判決(註:1975年的該案例在美國法律中確立了被告人的自我辯護權)。」
  赫爾佐格卻在采訪中偶爾調侃這個精明的囚犯。當巴恩斯提到自己從小愛吃燒烤的各種肉類,他問,「這跟你成為縱火犯有關系嗎?」「不是吧?每個好廚子身邊都有好多火……」巴恩斯說。
  第二章的主角漢克·斯金納被控殺了女友和她的兩個智力遲滯的兒子,他始終聲稱自己沒幹。斯金納天生喜感,鏡頭前興致勃勃滔滔不絕,說著話自己就常常笑起來。赫爾佐格對他的興趣在於他曾離死亡如此之近,而且他對死亡之路的細節記憶無比清晰。
  2010年3月24日,四名獄警押著斯金納前往行刑室。他所在的德州州立監獄科納利監區未設行刑室,必須送到四十多英裏外的另一監區。路上會經過一片湖,「我能聞到水的氣味。」斯金納告訴赫爾佐格。
  囚車是封閉的,他能看到獄警和他們配備的槍+-+-+支,非常內行地在赫爾佐格的攝影機前報出每支槍的型號。他看不見外邊,卻知道跨湖的公路橋很長,因為過橋時車輪每一次「砰砰」,就意味著汽車壓過了一道橋梁伸縮縫。「那橋有46個『砰砰』。」
  坐在離行刑室咫尺之遙的刑前羈押室,牧師已經來了。他能看到通往行刑室的走廊,看到註射床上固定手臂的支架,看到監刑的觀察窗。斯金納臨死前胃口大好。赫爾佐格問他都吃了什麽,他不停地說了足有40秒,連沙拉裏的蔬菜和醬料都記得清清楚楚。
  然而離法定時間35分鐘的時候,最高法院打來電話取消了行刑。
  第四章裏從加勒比海島移民美國的琳達·卡爾蒂想要孩子,自己因為年齡已經很難生,於是打起了即將分娩的鄰居的主意。她唆使小混混劫持了生產剛三天的女鄰搶來嬰兒,卻使女鄰窒息而死。
  卡爾蒂在強製戒毒機構工作過不長的時間,「那種工作要求你有相當的市井智慧,老於世故,她嘴上說說就能讓三個街頭混混相信被害人家裏藏了900磅大麻,真是令人瞠目。」赫爾佐格問該案檢察官,她怎麽做得到,檢察官回答:「(利用人的)貪婪。」「我特別喜歡片子裏的那一刻。」赫爾佐格說。
  「他們都特別擅長言辭。」當然死囚裏也有智商特別低的,什麽話題都說不好。一個牧師給赫爾佐格講過這麽個犯人,在刑前羈押室,牧師向他解釋接下來的程序,進入行刑室,綁上註射床,然後如何如何,他竟然會問,完事之後我還幹嘛?「所以你得挑人。」赫爾佐格說,「紀錄片的選角其實很重要,要下很大功夫,很像要拍一部好的劇情片你必須選對演員。」
  本身就是了不起的電影
  幾乎每個真實案例都讓人覺得足以拍成精彩的劇情片。赫爾佐格也承認有這個可能,但自己還沒認真計劃過。「斯金納的案子沒什麽,但人特別有意思;巴恩斯,絕對是極厲害的恐怖片,我相信他是女性的終極噩夢——裸體潛入她家,在衣櫃裏躲上4個小時,窺視她做家務、做飯、看電視劇、洗澡,然後現身,強奸、殺人,然後把她在床上燒掉。噩夢啊。」
  第三章的兩個主角,約瑟夫·加西亞和喬治·裏瓦斯都是著名的「德州越獄七人幫」成員。2000年12月13日他們成功地逃出德州守備最森嚴的科納利監區,6天後在搶劫一家槍械店時殺死一名警員,40天後除一人自殺,其余悉數落網並判死刑。
  越獄前,這七人的共同點是幾乎都背著漫長的刑期。加西亞因為跟人爭女友殺人,被判50年徒刑;裏瓦斯因多宗罪案被判了17個連續的無期徒刑,因為擅自把一輛維修工人的汽車開出兩英裏,又被加判了99年徒刑。
  「他們拿走了我所有的希望,這種情況下人什麽都幹得出來,有的人瘋掉,有的人自殺,有的像我這麽幹……」裏瓦斯在鏡頭前說,嗓音低沈,表情沈穩,「這些人很憤怒,決定越獄。這情節很吸引我,因為司法的極低智力含量和軍隊般的刑罰,本身簡直就是部了不起的電影。」赫爾佐格說。
  從赫爾佐格最近的劇情片如《兒子,你都幹了什麽》和《壞中尉》來看,這些未來的劇情片值得期待。但他是個大忙人,很難說什麽時候才會動手。他說自己2011年拍了6部電影,在一部湯姆·克魯斯主演的片子裏演了個壞蛋,他經營著自己的電影學校,3月初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的惠特尼雙年展,他還有件裝置作品要展出。
  「我一般寫得快拍得快剪得快,這次是個例外。」赫爾佐格說,「拍的時候每個人你只有50分鐘,只有坐回到剪輯房,才有時間慢慢看拍到的一切,那真是給力。我和剪輯師喬·比尼都是嚴格的8小時工作者,但剪這部片子的時候,我們每天工作5小時就不行了。而且我們都復吸了。」
  人不應該被國家處死
  第一次訪問巴恩斯4個月後,赫爾佐格和他的拍攝組獲準再見巴恩斯。在第二次采訪的前一天,赫爾佐格找到了巴恩斯的父親——巴恩斯有十多年沒與家人聯系過了。
  赫爾佐格告訴巴恩斯,自己表明身份後他父親立即拒絕了拍攝。再問巴恩斯的父親有沒有什麽話想帶給兒子,他想了又想,說:第一我愛他,第二我恨他犯的罪。
  「多謝。好久跟他沒聯系了,很好。」巴恩斯紅了眼眶。「幾年前,我回想自己的經歷,寫下了這輩子我做過的最可恥的事、最驕傲的事,然後是這輩子讓我最傷心的事和讓我最高興的事。我想,最糟糕的莫過於我知道他還活著,卻對我萬念俱灰。這讓我在很多年裏一直低落,現在我感覺好多了。我理解他看到我罪行的醜陋,任何人這麽說我都理解。你可以在這兒哭著說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抱歉,但最重要的事情是一個人為自己的行為100%負責。
  「我其實並沒有那麽多同情,我只是尊重人。」赫爾佐格反復強調,自己並不是人性化地表現囚犯,「他們的罪行是兇惡的,但他們並不是怪物。這是最根本的態度。我也不會把他們表現成無法無天的反國家反社會英雄,就是人。」
  影片每一章的敘事角度都不一樣,但在采訪當中赫爾佐格幾乎問到每個囚犯他的夢想是什麽。巴恩斯回答說:「我大多時間都在幻想得到現在沒有的東西,比如自由,大熱天我可以跳進大海,在幹凈的水裏潛下去再浮上來,就像重生或清洗。我是如此骯臟,洗不幹凈了,我只能夢想著會怎樣洗去汙穢。」
  「如果你每天都在混凝土小單間裏關23小時,只有一小時能在一個露天的籠子裏呆著,你只能活在夢和幻想裏。」赫爾佐格說,「他們的人性凝結在夢中,因此我總是迷戀這點。」
  雖然在每章的開頭赫爾佐格都在解說中重復聲明自己「尊重但不支持死刑」,他說自己並非想拍一部直接的反死刑電影。「德國人有不同的歷史背景——在納粹時期我們有過太多的死刑,系統化地殺死了600萬猶太人。我認識的同代德國人沒有一個不反對死刑。但作為一個德國人你也沒資格告訴美國人怎麽搞刑事審判。」
  影片拍攝到一個退役的行刑隊長,在執行了125例死刑之後,他突然崩潰了。「事實上是由於一個女犯的行刑,在那次行刑的兩天之後他突然不能控製地顫抖,止不住地哭。那是他一種揮之不去的強烈表達,無意識地反對著死刑。」在影片的每一個故事裏,同樣有反對死刑的態度悄悄彌漫。「很明顯我認為,人不應該被你的國家處死,這件事一點爭論的余地都不存在。一個國家,無論在什麽形勢什麽時間,都不能以任何原因殺死任何人。」赫爾佐格說,「我認為惟一的例外是戰爭狀態。

劇情照片

提出問題(250個中文字以內)
為了防止被大量張貼廣告,請輸入圖片中的安全碼